光电成像技术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
光电成像技术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(网址:http://webpub2.info.bit.edu.cn/pub/gdcx/)
英文名称: Key Laboratory of Photoelectronic Imaging Technology and System (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), Ministry of Education
光电成像技术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08年批准设立,2011年通过教育部验收,2017年再次通过教育部评估。
重点实验室依托 “光学工程”国家重点一级学科、“测试技术与仪器”二级学科(部分),主要研究方向包括:
(1)新型极微弱光探测成像理论、技术与系统;
(2)宽波段红外、紫外探测成像理论、技术与系统;
(3)高分辨光刻成像及性能检测技术;
(4)新型光电成像处理技术与系统应用。
重点实验室定位于面向国家重大需求,以光电成像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为基础,研究光电目标与场景的图像信息的获取、成像、转换、传输、处理、显示等环节以及系统设计、评价及模拟仿真等有关的新理论、新方法和新技术,发展新型光电成像系统并开拓新的应用领域,具备先进的总体设计、模拟与仿真、测试评价和高速实时图像处理技术的能力,成为国内承担光电成像技术与系统研究、开发领域重大、重点任务的重要的基地、培养该学科领域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。
重点实验室建设目标以“高起点、高水平、高目标”为总体建设指导思路,遵照“坚持自主创新、重点跨越、支撑发展、引领未来”的指导方针,瞄准本学科领域的国际发展前沿,开展基础性、原创性和前瞻性研究;同时根据国家“十三五”以及中长期发展规划需要,遵循理论和应用相结合的原则,建设成为我国光电成像技术与系统研究、开发和技术服务的高水平综合平台,形成鲜明特色,在国内处于不可替代的领先地位,在国际领域研究处于具有重要影响的先进地位。
重点实验室特点及优势在于所依托的“光学工程”国家一级重点学科,具有悠久的学科历史和积累,为国民经济和国防事业的发展做出过重要的贡献,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和学术地位。实验室拥有固定科研人员70人,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, “国家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”入选者1名,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,青年长江学者1人,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,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,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入选者2人,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,教育部跨世纪/新世纪优秀人才7人,教育部“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”创新团队1个。形成了一支以周立伟院士为首席科学家、长江特聘教授、博士生导师与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中坚力量的,学术水平高、治学严谨、思想活跃、勇于创新的学术梯队。
联系人:高昆; 联系电话:010-68912256;13911012489